五月丁香国产VR在线|哈哈操电影青草视频五月丁香|亚洲阿V视频一区二区三区|日本一二三区视频在线免费观看

 
當(dāng)前位置 : 首頁 > 資訊中心 > 時政要聞
 

特稿|“既是問道,也是傳道”——對話中國美術(shù)館館長吳為山

  新華社北京6月10日電 特稿|“既是問道,也是傳道”——對話中國美術(shù)館館長吳為山

  新華社記者趙暉 朱婉君

  “南美明珠”烏拉圭首都蒙得維的亞市中心的巴特列公園近日迎來了兩位“不用護照”的中國友人。他們,一個渾然高古,一個飄逸悠游,高7.8米、總重6.6噸,佇立于天地之間,以中正祥和的儒雅氣度和天人合一的怡然神韻,講述著萬里之遙的中國故事。

  這一名為《問道——孔子問道于老子》的大型青銅組雕是中國美術(shù)館館長、雕塑家吳為山的力作?!斑@是我的‘出?!髌分懈叨茸罡?、也是走得最遠(yuǎn)的一組雕塑。中國歷史上的偉大先賢,不僅屬于中國,也屬于世界。我們要讓世界看見更多大寫的中國人?!眳菫樯秸f。

  “既是問道,也是傳道”

  賡續(xù)千年的文化積淀,蘊藏著貫通古今的智慧和力量。

  2018年,時任烏拉圭副總統(tǒng)托波蘭斯基訪華。她特意拜訪了吳為山的工作室,一眼相中《問道》,希望能把中國偉大的思想家和哲學(xué)家“請”到烏拉圭,“讓未來一代聽到他們的對話”。

  時隔6年,兩座雕塑遠(yuǎn)渡重洋,被安放于巴特列公園的林蔭之間。當(dāng)?shù)袼軓木扌偷踯嚿暇従徬侣洳⒆罱K觸地,那一瞬間,遠(yuǎn)程觀看視頻的吳為山“激動萬分”?!斑@兩位圣人離開自己的祖國,但他們并不孤單,因為世界各地都有他們的‘知音’,都喜歡聽他們講仁、講道、講德?!?

  兩千多年來,以孔子學(xué)說為核心的儒家思想遠(yuǎn)傳東亞、歐洲、美洲等地,在世界范圍內(nèi)產(chǎn)生重要影響。早在16世紀(jì),意大利傳教士利瑪竇就將儒學(xué)的經(jīng)典著作“四書”翻譯成拉丁文在歐洲傳播,掀起一陣“儒學(xué)熱”,為之后的歐洲啟蒙運動提供了重要思想支撐。

  老子所著的《道德經(jīng)》更是全球范圍內(nèi)擁有外文譯本最多的文化典籍之一。據(jù)美國漢學(xué)家邰謐俠統(tǒng)計,截至目前,《道德經(jīng)》先后被譯成97種語言,共計有2052種譯本。

  根植于底蘊深厚的中國傳統(tǒng)文化,吳為山運用大寫意手法,為兩位古代圣賢立像??鬃訚M面春風(fēng),溫潤方正,儼然一座偉岸的文化泰山;老子須如瀑下,造型奇崛,透著上善若水的生命靈性。

  在《問道》的底座上,分別用中文和西班牙文鐫刻了這組雕塑背后的典故:孔子適周,曾問道于老子。老子新沐披發(fā),與孔子語以深藏若虛、逢時而動的思想觀念。孔子歸,以告弟子:今見老子,其猶如龍邪!

  “《問道》講的是孔子與老子之間問道和傳道的故事。實際上,中國與世界的關(guān)系也是如此,既是問道,也是傳道。首先是中國向世界問道,我希望向外國觀眾展現(xiàn)中國人虛心好學(xué)、虛懷若谷的品質(zhì),同時我也希望向世界傳播中國文化,讓中國文化走出去、走進去。這本身也是傳道的過程?!眳菫樯秸f。

  蒙得維的亞市長毛里西奧·蘇尼諾說,這一作品展現(xiàn)了中華文化的深厚底蘊,是偉大智慧與價值觀的集中體現(xiàn)。2500年前的兩位中國圣賢走進300年歷史的蒙得維的亞,成為了一道新的風(fēng)景,不僅將為市民和游客帶來新的文化體驗,更將進一步密切中烏兩國之間的文化交流,使兩國成為彼此的知心朋友。

  “應(yīng)該有大寫的中國人立在世界上”

  一個國家的崛起,不僅在于經(jīng)濟的騰飛,更在于精神的磅礴、文明的興盛。

  上世紀(jì)90年代,雕塑專業(yè)出身的吳為山初到歐美訪學(xué)。在游覽博物館、古玩市場時,他看到木雕、鑄鐵、瓷器等藝術(shù)作品中的中國人形象非常過時和古板,不是梳著長辮、穿著長袍,就是抽著大煙,甚至還有一些刻意丑化中國人的作品,他“心里很難過”。

  從那時起,吳為山就下定決心,要創(chuàng)作中華歷史優(yōu)秀人物系列雕塑,并將這些“天行健,君子以自強不息”的中國人形象帶到世界各地,讓更多的外國人看到中華民族百折不撓、奮發(fā)進取的精氣神。

  迄今為止,吳為山共創(chuàng)作了600余件藝術(shù)、文化、科學(xué)等領(lǐng)域的優(yōu)秀人物雕塑,并有60多件雕塑作品在全球30多個國家和地區(qū)落成。

  這些作品中,既有孔子、老子、李白等古代賢哲,也有鑒真法師、隱元禪師等寫就中外文化交流佳話的先行者。

  “我的想法很簡單,就是我們應(yīng)該有大寫的中國人立在世界上,讓更多的外國人看到。他們不會說話,但他們的形象是無聲的語言,是中國文化的代名詞。”吳為山說。

  2022年7月,吳為山創(chuàng)作的鑒真銅像在日本首都東京上野公園“不忍池”湖畔落成。曾六次東渡、在日本弘揚佛法和盛唐文化的高僧,左臂自然垂下,右手微微抬起,寬大袖袍隨風(fēng)飄起,令人不禁感嘆其站立船頭、臨海憑風(fēng)卻巋然不動的堅毅和篤定。

  “歷經(jīng)千辛萬苦終于東渡成功的鑒真法師,雙目已經(jīng)失明,但他的心可以看見。心靈的眼睛,通過雕塑慈愛的眼神表現(xiàn)出來,給人以強烈的震撼?!比毡局碳?guī)煷迕钍嬖V記者。

  在師村妙石看來,鑒真法師、隱元禪師都是將中國優(yōu)秀文化傳到日本、推動當(dāng)?shù)亟?jīng)濟社會發(fā)展的“大恩人”。有關(guān)他們的雕塑作品具有強大的能量,引發(fā)人們思考如何傳承正確歷史觀、如何更好面向未來。

  吳為山相信,只要是表現(xiàn)真善美的作品,能反映優(yōu)秀中華文化所蘊含的人心美好,全人類都會喜歡?!翱吹皆絹碓蕉嘤晌覄?chuàng)作的大寫的中國人走向海外,我很欣喜。這不僅是對我作品的認(rèn)可,更是對中國的肯定。”

  2019年5月,當(dāng)表現(xiàn)胸懷救國夢的周恩來、鄧小平、陳毅等人赴法求學(xué)經(jīng)歷的雕塑作品《百年豐碑》在法國小城蒙達(dá)爾紀(jì)落成時,廣場響起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?;赝?00多年前那段國家蒙辱、人民蒙難、文明蒙塵的歷史,吳為山感慨道,隨著改革開放,中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不斷提高,世界再也無法輕視中國。

  “進入新時代,中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,一個歷史悠久、愛好和平、溫和仁善的中國形象也日益為世界所接受。這為我們的藝術(shù)創(chuàng)作和文化交流提供了難得的歷史機遇?!眳菫樯秸f。

  “這一張臉就是我們的文化自信”

  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、一個民族發(fā)展中更基本、更深沉、更持久的力量。

  曾兩次訪問中國的希臘文學(xué)巨匠卡贊扎基斯有一句名言:“蘇格拉底和孔子是人類的兩張面具,面具之下是同一張人類理性的面孔?!?

  2000多年前,古希臘正值哲學(xué)和文學(xué)泰斗輩出的黃金時代,蘇格拉底時常到雅典衛(wèi)城山腳下的集市上,與各地文人政客開展辯論、傳播思想。幾乎同一時期,在亞歐大陸另一側(cè)的中國,以孔子為代表的諸子百家進入思想迸發(fā)期。

  如今,在雅典古集市遺址上,吳為山創(chuàng)作的組雕《神遇——孔子與蘇格拉底的對話》將孔子帶到了蘇格拉底的故鄉(xiāng)。兩位分別來自東西方的哲學(xué)巨人并肩站立,仿佛穿越地理與時間界限,產(chǎn)生思想碰撞與交匯。

  “他們的精神世界是相通的。一個強調(diào)‘天下大同’,提倡‘四海之內(nèi)皆兄弟’,一個暢談心中的理想國,尋求建立正義、有序的社會。他們之間的‘對話’象征著東西方文化交流融合進入新階段、新模式。”吳為山說。

  除了中外哲學(xué)家之間的“對話”,還有中外藝術(shù)家之間的“對話”。吳為山將齊白石“搬”到達(dá)·芬奇的出生地意大利芬奇市,“邀請”這位近現(xiàn)代中國畫大師與意大利文藝復(fù)興巨匠進行“超現(xiàn)實的對話”。

  看完吳為山的雕塑作品《超越時空的對話——達(dá)·芬奇與齊白石》,意大利藝術(shù)家安德烈亞·尼奇塔說,“這兩尊青銅雕塑非常重,但我卻擔(dān)心它們會隨時動起來。我仿佛看到,達(dá)·芬奇指著天空,對齊白石說:‘看,我們來到地球上,是為了讓大家團結(jié)起來,過得更好。’而齊白石拄著拐杖回答:‘是的,親愛的萊昂納多?!?

  尼奇塔認(rèn)為,世界需要靠近,人類需要交流。而藝術(shù)作為文明對話的一種“語言”,能讓身處世界各地、文化背景迥異的人們互相影響,互相融合。

  這與吳為山的想法不謀而合?!叭祟惖南嗷チ私庠从谒枷氲膶υ??!眳菫樯奖硎?,對話是推動人類文明交流互鑒不斷發(fā)展的重要途徑和方式。通過文明對話,不同國家和民族得以溝通心靈,融通情感,增進了解,共求發(fā)展。

  在文明對話的過程中,吳為山強調(diào)“三個一”,保持一顆平等、平靜、平和的心,既不能卑躬屈膝、妄自菲薄,也不可趾高氣揚、盛氣凌人;堅持一個愛好世界和平的魂,把中國傳統(tǒng)文化和價值觀中的和平性表現(xiàn)出來,得到世界的認(rèn)可和尊重。

  “更為重要的是,我們還要有一張具有中國文化特征的臉,體現(xiàn)中國文化精髓和審美追求,傳播當(dāng)代中國價值觀念。這一張臉就是我們的文化自信。只有堅定文化自信,我們才能在與世界的對話中講好中國故事?!眳菫樯秸f。(參與記者:李佳旭、王鐘毅、彭卓、張馨文)


國學(xué)趣談丨孔子問道于老子


孔子四十多歲之時,學(xué)識精進,氣質(zhì)醇和,向他拜師的魯國人很多,但他卻不滿足已取得的成就,不斷到各地訪問學(xué)習(xí)。

一天,子路對孔子說:“我聽說周王室的守藏史老子被免職回到老家居住。老師要把書籍典冊藏于周王室,不妨試試借助于他?!笨鬃佑X得很對。于是,孔子帶著子路等人和準(zhǔn)備藏于周王室的書冊來到了苦縣,他們見到老子說明來意,請老子推薦??鬃右隽?jīng),想以六經(jīng)中的理論及六經(jīng)的價值來說服老子。

老子不便阻止孔子的申述,但又不想聽下去,就打斷他的話說:“你的話太冗長了,講講要點就可以了?!?/span>

孔子馬上回答說:“六經(jīng)的根本在于仁義。我就是以仁義為標(biāo)準(zhǔn)來衡量一切的。”老子微微一笑,問道:“仁義是人的本性嗎?”

孔子答道:“是的。君子不仁便不稱其為君子,不義便不能生存。仁義,確實是人的本性?!?/span>

老子說:“那么,什么叫仁義?”

孔子回答說:“心中正而無邪,愿物和樂而無怨,泛愛眾人而不偏,利于萬民而無私,這就是仁義?!?/span>

老子搖搖頭緩慢地說:“你后面說的這些話真是很危險呀。現(xiàn)在講泛愛眾,不是太迂腐了嗎?無論是歷史經(jīng)驗還是實際生活,都只能證明所有講無私的恰恰都是為了實現(xiàn)自私?!?/span>

二人辯論多時,老子看一時間不能說服孔子,就讓和他一起出門散步。兩個人行走到黃河之邊,孔子看到黃河水滔滔不絕,濁浪翻滾,不禁感嘆道:“時間的流逝就好比這黃河之水,不分白天黑夜。黃河之水奔騰不息,人之年華流逝不止,不知道河水要去哪里,也不知道人生的歸宿在哪?。俊?/span>

聽到孔子的話,老子說:“人生在天地之間,和天地又有什么分別呢?天地和人一樣,都是自然之物,人有生老病死就和天地有春夏秋冬一樣,有什么可值得感嘆的呢?我們生于自然,死于自然,遵循自然的規(guī)律,自己的本性就不會亂,如果不順應(yīng)自然,人為的追求所謂的仁義,人的本性被牽制,心中只有功名利祿,才會產(chǎn)生焦慮,名利的欲望存在于心間,煩惱才會產(chǎn)生?!?/span>

孔子聽到這里,忙解釋到:“我之所以憂愁,只是因為大道沒有推行,仁義無人實施,四方戰(zhàn)亂不止,國家混亂而又無法根治。所以才會覺得人生短暫,感嘆自己不能在世間有所作為,對百姓有所貢獻(xiàn)啊?!?/span>

老子回答:“你的想法不對,天地不需要人去推動,自己就能運行,日月沒有人去點燃,自己就能發(fā)光,繁星沒有人去排列,自己就有順序,鳥獸沒有人去撫養(yǎng),自己就能生存。這些都是自然規(guī)律,怎么會需要人專門去做呢?人的生死榮辱,都是自然規(guī)律,順應(yīng)了自然規(guī)律,國家自然井然有序,人民自然正直安樂,為什么非要用禮樂來倡導(dǎo)仁義呢?執(zhí)著于禮樂,到處倡導(dǎo)仁義,是違背人的本性的。就好像你敲鑼打鼓去尋找逃跑的人,你發(fā)出的聲音越響,那個人就逃的越遠(yuǎn)?!?/span>

說罷,老子用手指著黃河之水,對孔子說:“你為什么不學(xué)學(xué)水的大德呢?”孔子不解的問:“水有什么德行呢?”老子說:“上善若水,它能讓萬物受益而不去爭搶什么,總是處在下方,這是它的謙遜之德。江海之所以能夠成為一切河流的歸宿,是因為他善于處在下游的位置上,所以成為百谷之王。天下最柔弱的東西就是水,卻沒有什么能夠戰(zhàn)勝它,這就是柔弱的大德。柔能克剛,弱能勝強,不見形狀的東西,可以進入到?jīng)]有縫隙的東西中去,這就是“不言”的教導(dǎo),是“無為”的好處。”

孔子聽了恍然大悟:“您的話讓我茅塞頓開,眾人都喜歡處于上面,唯有水在下面,眾人都喜歡處在安全的位置,只有水處在危險的地方,眾人都喜歡干凈的地方,唯有水處在骯臟的地方。它處在人們不喜歡的位置上,誰能和它相爭呢?我明白您說的上善若水之意了?!?/span>

老子點點頭說:“你說得很好,要記住,與世無爭,就沒有人能和你相爭,這是在效法水的德行。水,是最接近于大道的,大道無所不在,而水也有利于一切。它不留在高處,卻只往低處去,從來不會逆勢而走,善于選擇自己的所在。它清澈而平靜,深不可測,是善于淵遠(yuǎn)深奧。汲取而不會枯竭,付出不求回報,這是善于為仁。遇見圓處所在,必環(huán)繞而走,遇見方處所在,必折角而行,塞住必停止,放開就流淌,這是善于守信用。能洗去萬般的污穢,能正確地評判高下,這是善于治理萬物。用來載物,可以漂浮其上,用來映照,則清澈如本,用于破壞,則沒人能擋,這是善于使用自己的能力。無論白天黑夜,注滿一處以后便會向前流淌,這是善于等待合適的時機。所以圣人要順隨著時機而行動,賢者會針對不同的事情而變化,智者不會大動干戈去治理,通達(dá)的人順應(yīng)天時而生存。你這次回去后,要在言行中去除驕傲,神色中抹去野心。不然的話,你人還沒有到,眾人就先聽到你的聲音,身體還沒動,眾人就先感受到你的氣勢,行事張揚,就好像一只大虎在街市上行走,哪個君主敢用你呢?!?/span>

孔子沉思良久,頓首道:“您說的話我一定會牢記?!闭f完告別了老子。

回到客棧,孔子一直在琢磨老子所說的話,但總是恍恍惚惚。整整三天,他一言不發(fā)。孔子的這種狀態(tài)被《莊子·天運》記載為:“孔子見老聃歸,三日不談?!?/span>

弟子們見其如此,就問:“老師見到老子有什么規(guī)諫呢?”

孔子長嘆一聲,說:“如果遇見有人的思路像飛鳥一樣放達(dá)時,我可以用我似弓箭般準(zhǔn)確銳利的論點射住他制服他。如果對方的思想似麋鹿一樣奔馳無羈,我可以用獵犬來追逐它,一定能使他被我的論點所制服。如果對方的思想像魚一樣遨游在理論的深淵中,我可以用釣鉤來捕捉他。然而如果對方的思想像龍一樣,乘云駕霧,遨游于太虛幻境,無影無形捉摸不定,我就沒法追逐和捕捉他了。我見到老子,覺得他的思想境界象遨游在太虛中的龍,使我干張嘴說不出話,舌頭伸出來也縮不回去,弄得我心神不定,不知道他到底是人還是神啊?!?/span>

如果說孔子前期請教老子的內(nèi)容多在于禮的層面,那么孔子和老子的后期對話則多體現(xiàn)為兩種思想的交流與碰撞,這也是孔子和老子最為精彩的一次交流,其中的哲理很值得我們認(rèn)真思考,細(xì)細(xì)品讀。